清明前一天的下午,高郵菱塘回族鄉一棟臨湖的歐式別墅里,許力力在悠閑地玩著微信。窗外陽光和煦,湖風習習,鳥鳴啾啾。
  許力力畢業於江蘇科技大學,受雇於高郵市菱塘回族鄉蟹農老王。在這裡,他近來的主要工作就是幫老王養蟹“網絡直播”。老王名叫王俊,今年51歲,像許力力這樣的大學生他一共雇了6名。
  “我有68個蟹塘,總面積達3000多畝,去年產蟹40多萬斤,全部是我自己賣出去的,產值3000多萬。”說起螃蟹,老王很自豪,因為他覺得,無論是養蟹還是賣蟹,自己都與眾不同。
  即使不是螃蟹的銷售旺季,老王的蟹塘卻總是人來人往,一到周末更是車水馬龍。老王的蟹塘池水清澈見底,池內水草豐茂,池邊花紅柳綠,但他並沒有搞農家樂,也不賣任何農產品。到老王的蟹塘與田園風光親密接觸,不僅不用花錢,還可以品瓜果、嘗螺螄、捉龍蝦,捉走的龍蝦,還有每斤兩塊錢的獎勵。“龍蝦和螃蟹是天敵,抓走當然有獎勵。”老王的蟹塘,WIFI全覆蓋,不設密碼,因為老王對來客唯一的期望,就是把在這裡的所見所聞,及時在微信微博里與朋友分享。
  “你靠什麼讓人到這裡來呢?”面對記者的發問,老王的回答竟然是微博的粉絲群和微信的朋友圈。“我的微信群建了1個多月,粉絲就已經達到1萬多呢!”見記者不信,一旁的許力力在手機上給記者演示起來,老王蟹塘建立的微信,竟然有100多個粉絲群,每個群里,都活躍著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粉絲。老王把自己的微信群,叫做“誠信群”:“現在賣螃蟹的,人人都說自己是有機養殖,可是誰信吶?我們通過這些微信群,把養蟹的全過程公開透明,客戶還可以全程現場參與,讓他們和我們蟹農一起養有機蟹,水質凈化,靠螺螄和水草,消滅龍蝦,靠人工捕捉,這樣就很容易贏得客戶的信任了,養出來的螃蟹也就不愁賣了。”
  蟹農老王迷上網絡走進“微時代”,起因是他曾吃過網絡的苦頭。3年前,剛剛開始規模養蟹的老王突然發現自己的有些螃蟹不好賣了,一打聽才知道,網上流傳這樣一個謠言:螃蟹殼上有黑點,是因為黑心的商家用針筒把蟹黃抽出去了!老王有些哭笑不得,蟹黃抽出去,螃蟹怎麼活?“那些蟹殼上的黑點,是螃蟹換殼時,遇到鳥啄等外因所致啊,這正好證明養蟹的生態環境沒有遭到破壞。”老王逢人就解釋,可螃蟹銷售還是受了影響。老王一琢磨,既然網絡有這麼大的影響力,為什麼不利用網絡來普及這些知識呢?於是,老王的愛人開通了微博,網名“扁擔姐的大閘蟹”,一來二去,“扁擔姐”竟然成了揚州的微博達人,粉絲5萬多人。老王自己並不怎麼懂網絡知識,於是,他開始招聘大學生,在利用網絡普及養蟹知識的同時,嘗試通過網絡銷售螃蟹。從去年起,老王在淘寶、天貓、京東等網絡商務平臺都開了旗艦店,老王的螃蟹,第一次賣到了全國各地。
  嘗到了“微營銷”甜頭的老王,今年又擴大了自己的養殖規模,周圍十幾個蟹農都把自己的蟹塘交給老王,成立了合作社。
  在菱塘鄉黨委書記王懷忠看來,王俊走的是養殖業轉型升級、淘汰落後產能的新路子。王書記給記者算了一筆賬,王俊的這3000多畝蟹塘分散在蟹農手裡時,每畝租金僅170元至200元,產值不到2000元,而王俊這種養蟹方式,每畝租金漲到了800至1000元,產值更是漲到了12000多元。在菱塘,像王俊這樣的農業、養殖業合作社已經有22個。去年,菱塘農民的人均純收入達到2.12萬元。
  本報記者 汪 瀅
  (原標題:蟹農老王和他的“微營銷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17dseiu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